□苏定伟嘉汇优配
“辱骂”法官,换来15天拘留和10万元罚款,山东临沂农妇杨某花的遭遇有了反转。9月19日,山东省临沂经开区法院发布公告,承认“适用法律错误”,退款、道歉并追责。(央视网)
公告引发广泛关注,为何事发三个月后,法院才有一份姗姗来迟的公告,还有哪些疑问需向公众回应?
法院发布公告,看似事已了结,实则留下诸多疑问。杨某花的丈夫是一起案件的原告,因对判决不服,今年6月,杨某花到法院执行大厅找法官理论,发生言语冲突。法院当天开出罚单,拘留15日并且罚款10万元。女儿次日凑齐钱款,缴清后,杨某花被释放。
法院作出对杨某花罚款和拘留的依据嘉汇优配,均为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:在法庭审判过程中,如果诉讼参与人或者旁听人员违反法庭秩序,审判长应当警告制止。对不听制止的,可以强行带出法庭;情节严重的,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十五日以下的拘留。罚款、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。被处罚人对罚款、拘留的决定不服的,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。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。
这个条款专门针对“违反法庭秩序”行为,法院用来作为拘留和罚款的依据,细细推敲,至少五个问题难以回避:
一问,什么是“法庭审判过程中”?时间是法官正在审理案子,地点是法庭。杨某花是在庭审结束后,在执行大厅和法院理论,不在法庭上,也非审案时,时间地点均不符合“法庭审判过程中”的法定情形。
二问,顶格罚款1000元为何变成10万元?明显“小过重罚”,哪怕确有不当言行,但翻百倍的处罚,依据何在?
三问,情节严重的到底怎么处罚?要么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,要么十五日以下的拘留,二者只能选其一,法院却将两种处罚同时进行,明显超出法律授权范围。
四问,双重处罚是谁批准的?如果批准了,让其自我纠偏,是否适当?基层法院明显的“适用法律错误”,上级法院理当出手及时纠错。若未经过批准,相关法官是否涉嫌滥用职权?
五问,为何三个月才有迟来的道歉?从法院6月19日收钱放人,到9月19日法院公告道歉退款,三个月时间里,法院在做什么,在等什么?为何没能尽早发现并主动纠正,内部监督机制是否反应太慢?
维护法庭秩序、尊重法官权威,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共识。当事人对判决若有异议,也应通过上诉、申诉等合法渠道表达。法官若遭遇辱骂,依法可采取警告、制止、罚款或拘留等措施,但一切都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。审案判案外,法院还有重要的普法职责,法官本可现场释法,理性回应,却开出“天价罚单”,反而损害了司法公信。
处罚依据和决策过程的再追问,不是挑刺,也不是无事生非,而是帮助人民法官“吃一堑,长一智”帮助人民法院精准追责,更好地呵护司法环境。
不是谁的声音大,谁就有理;也不是谁的权大,谁就合法。法律的权威嘉汇优配,建立在规范和公正之上,这既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,也是维护人民法院正常审判秩序的需要,用法、守法,人民法院理应率先垂范!
金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